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菩 提 道 次 第 > 《南派文殊口授》

《南派文殊口授》

2024.03.19作者:北塔编辑中心

南派文殊口授

——菩提道次第直授南派文殊口授之引导传承略法 

缘宗法师 校润

明祥 整理编译


萨帝(善乐吉祥)

方便智慧双运二资海,

所生茂盛相好枝叶端。 

遍知诸法大菩提果熟,

众怙如意树王赐妙善!

文殊怙主语自在智天,

智尊贤德化现宗喀巴, 

讲修教法阐扬作广弘,

总持胜善知识前敬礼。 


此处开示能引导具缘补特伽罗达至佛地的三士道次第引导,修持本法分三: 甲一、前行次第;甲二、正行次第;甲三、结行次第。


前行——皈依发心及依止善知识之理

甲一、前行次第,分二: 乙一、皈依发心; 乙二、依止善知识之理。


皈依发心 

初者,如《赞应赞》中说: “尊未度众生,何有是衰损? 未令世间会,岂有此盛事?”1 如果不是从佛力中产生,而是依于其他因缘,让众生解 脱有寂衰乱,或是让众生享受现前、究竟安乐之事者,丝毫 都不会存在。殊胜稀有功德的佛陀从灭道二谛正法中生出。 如理修习正法,亦需依赖于有学、无学的贤圣僧众。因 此,从今为始,乃至未证佛果之间,我祈请彼等殊胜皈依境, 为依为怙!为我亲友!如是思惟,以此殷殷胜解之力,救护 处诸圣尊具有殊胜悲智力三德,如鸟掠过天空般,祈请降临 面前空中进入云堆中央。 随后,观想自己左右安坐着此世父母为首的三界一切有 情,由于惑业的束缚,我等一切有情无奈沉溺于深广无垠的 轮回大苦海中,恒受三苦煎迫,于此情形,深生怖畏,犹如 不共戴天的宿敌现在正前来索取自己的性命般;深信唯有三 宝才有从其怖畏中救护的能力,并且希望在自己心续上现证 彼殊胜功德,而且以深信之心一意托付:“不管发生什么样 的苦乐善恶,您悉知悉见!”并且怀着悲悯有情之心,现今 1 有哪一种衰损,不是世尊您希望救度有情脱离的?有哪一种盛事,是世尊您不希望世间有情所值遇 的?3 自己虽无能力救度此诸众生脱离苦厄,但由祈请三宝作为依 靠,定有能力办到。我们应怀着这般心态,如是称念:我及 等虚空际一切有情从今为始,乃至菩提藏间,皈依具德上师 正士!皈依诸佛世尊!皈依正法!皈依圣僧! 如是随宜而念多少遍数。皈依修持结束时,祈请曰:皈 依上师三宝!祈请诸尊加持我之心续!尤其祈请加持心续上 迅速生起三士道次第! 发心者:我为了利益一切有情,理当证得圆满佛果,故 尔,我当修持三士道次第!如是发心。 


依止善知识之理 

乙二、依止善知识之理: 如《经庄严论》中说: 知识调伏静近静,德增具勤教富饶, 善达实性具巧说,悲体离厌应依止!此谓所依止善知识之相。 弟子亦如《四百论》云: “说正住具慧,希求为闻器(,不变说者德,亦不转听 者。)”2 2真正有资格听闻佛法的弟子,心地要正直,没有党执;而且有辨明是非的智慧;对于佛法有着极大的希 求之心。对于说法师,能够认清其功德,而不是混淆是非,把功德当成了过失,同时,对于同学也能这4 弟子必须具有五种功德:远离党执,不贪着自方、嗔恨 他方;具有智慧,能分辨邪说善说,如理取舍;无比希求正 法;恭敬法师;一心专注。 如是上师与弟子,若能具足双运,就像具有双翅之鸟自 由翱翔在天空一般,成办解脱,也就不那么艰难! 具相弟子依止善知识的情况有两种: 丙一、意乐依止的情况; 丙二、加行依止的情况。 初者,如《宝炬陀罗尼》中说:“信为前行如母生,守 护增长一切德。(除疑度脱诸瀑流,信能表喻妙乐城)”即 说,我们定要先生起一种对于善知识不退信心,至关重要, 而且还应观彼善知识亦是诸过永尽、万德悉圆。但如“诤劫 时运故上师功过相掺”所说,在我等业缘不清净的所化弟子 面前,功德与过失总是夹杂在一起。因此,最初我们应遮止 分别过失之心。 祛除分别过失之心,复如于错乱根识前显现极白雪山为 青色;由胆病所损眼识见白螺为黄色,与此等情形,岂有差 异? 无上正等正觉佛陀,诸过永尽、万德庄严,但善星、提 样,黑白分明。5 婆达多、外道等众还是把他看得一无是处。 圣者无著把至尊弥勒看成是一条下半身爬满蛆虫的母 狗。佛智大师把妙音亲大师看成是一位头缠法衣正在耕地的 老汉,外现不僧不俗的样子,犁沟内的诸多有情被投进水里 煎煮。 那若巴看到谛洛巴在烧烤活鱼。沙弥柴哦瓦把金刚亥母 看成了麻疯女人。在《佛说父子相见经》中也说,如来化现 为魔类利益有情。这些道理与自己见到的情形并没有什么差 别。 即便最微细过失,亦尽力破除观过之心;即便最微细功 德,亦尽力令增长自己的信心,自己就有了一切善聚成就的 根本,极为关键!要生起大恭敬之心,随念上师恩德,至关 重要。 我的这位上师正士,为了引领刚强难调的暴恶众生,以 三世诸佛的本来面目,却示现为凡夫的样子应化而来。因此, 就尽一切过、具一切德而言,上师与诸佛并没有丝毫差异, 但对自己而言,上师犹超过诸佛。 即便自己亲见诸佛,亦无过于此,善知识开示深广正法 令我们得以听闻。如果自己能够脚踏实地付诸实践,证得解 脱与一切智,无庸置疑。 在今生,救护仇怨、病魔等怖畏,或者施予衣食财富,6 尚且被认为恩深似海,更何况上师令我们一扫轮回总别之苦、 施与究竟的无上安乐,其恩德之深重,即便用黄金充盈的三 千大千世界,又岂能报答? 毫无疑问,对自己而言,上师正士的恩德实在超过三世 一切佛!如是深心怀着恭敬虔信之意而思惟,乃至身毛竖立、 涕泪纵横之间而修。 丙二、加行依止的情况: 如《事师五十颂》中说: “此何须繁说,励观彼及彼, 应作师所喜,不喜应尽遮。” 3 往劫,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了听闻一四句偈,也曾身 燃千灯、身刺千钉,毫无吝惜地献出娇儿爱妃、一切臣民财 宝;常啼菩萨亲近圣者法涌菩萨;那若巴亲近谛洛巴;阿底 峡尊者亲近金洲大师,塞尊者亲近卓莫大师;米拉日巴尊者 亲近玛尔巴„„如是等高僧大德们的传记中,随处可见舍生 忘死、为法忘躯的不可思议难行。 上师自然不会顾恋那些财物等,有时虽看似在意那些东 西,实际上也是想为了令弟子圆满广大资粮。如云:“供师 将转成,恒供一切佛,由供福资粮,证殊胜悉地。” 4供出我 3其义是说:在这里,不用说很多,简单说来,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,仔细地观察并付诸实践,只要 令上师喜欢的一切事情,我们都去做,令上师不欢喜的一切事情,我们就不去做。 4上师即是最殊胜的资粮田,当我们供养上师的时候,就等于是供养一切佛,复依于由供养所得的福德资7 们自己珍爱的尽所有一切财宝,或者上师吩咐了似乎难以办 到、不合时宜之事,我们也应想到“这样对我一定有利益” , 而毫不迟疑地趣入;若根本不能办成或不如法时,则应如“若 以理不能,启白不能理”所说般,婉言辞谢,绝对不可不理 不睬、漠然置之。经中说,最主要的是以修行供养令师欢喜。 因此,我们应以闻思修的方式,抉择上师所开示的诸多正法。 六加行法是怙主金洲大师的行传,谓清洁打扫住处,摆 设三宝身语意像;随己财力,以无谄供品及庄严具精美陈设; 自己以非放逸的坐姿——全跏趺或半跏趺等随宜威仪,端坐 于安乐坐具上。 此处依于上师瑜伽5的资粮田,如《药师经仪轨》中所说 般,迎请圣宾入座。地基及法座等加持之理者,诵“普愿大 地皆清净”等 6清楚观想:珍宝为地,平坦如掌,如云“众多珍宝所成 狮子座,遍敷缤纷多彩悦间绸„„”其上狮子擎举悦意宝座, 左右排列的宝座数量等同根本、传承上师之数,前后高低之 状如阶梯般,美妙庄严。 迎请曰: “清净法界不动转,悲视十方无量众, 粮,从而证得最殊胜的悉地。 5兜率天众上师瑜伽法。 6普愿大地皆清净,无诸砂砾等杂物,平坦匀齐如中掌,柔软滑顺琉璃性。8 三世绍隆佛事业,上师偕眷降此处。” “无余有情大依怙„„”7 胜解观想与开示此法的具恩根本上师无二无别之无等释 迦牟尼佛,被广行与深见传承上师众所围绕,周边复如密云 般围绕着三乘有学、无学贤圣僧,如《摩揭陀贤女传》中所 说,降临并安住于排列的法座上。 诵“此妙浴室异香馥”等 8生起浴室,随自己的力量观想 自己化现出百千万亿身,捧着香水充盈的宝瓶,诵“犹如佛 陀降诞时”等 9文,供献沐浴。 然后,以“三千界中皆蒙熏”等 10文供涂香,以“轻薄柔 软妙天衣”等 11文供衣,以“悲悯我与众生故”等 12文祈请资 粮田圣众坚固而住。 略摄积净扼要的七支供中首先顶礼者:“无等向导大 师„„”将道次启请文中的“启请”变为“顶礼”而诵。从 “所有十方世界中”至“一一遍礼刹尘佛” 13间作礼。 7无余有情大依怙,威赫摧灭众魔军,清净遍知一切法,祈佛眷从降此处。世尊无数旷劫中,悲悯群生修 大悲,宏愿无边悉圆满,勤利众生即此时。故从法界任运宫,显示神变加持德,为渡无边有情类,遍净 偕眷降此处。 8此妙浴室异香馥,水晶为地极晃耀,炽燃宝柱甚悦意,珍珠伞盖具光焰。 9犹如佛陀降诞时,诸天神众献沐浴,我今亦以净天水,如是沐浴资粮田。 嗡 萨瓦达塔伽达 阿毗克迦达 萨麻雅 室利耶 阿吽。 10三千界中皆蒙熏,以诸妙香涂佛身!犹如清洗紫磨金,诸能仁身光炽盛。 11轻薄柔软妙天衣,具不退信我献于,已获不坏金刚躯,愿我亦得金刚身。 12悲悯我与众生故,愿佛神变威德力,乃至我能供养时,世尊安住不离此。 13 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狮子,我以清净身语意,一切遍礼尽无余。普贤行愿威神力,普现一切 如来前,一身复现刹尘身,一一遍礼刹尘佛。于一尘中尘数佛,各处菩萨众会中,无尽法界尘亦然,深 信诸佛皆充满。各以一切音声海,普出无尽妙言辞,尽于未来一切劫,赞佛甚深功德海。9 供养之初,以三十七堆供法引领,以七堆供法为主,计 数二十一遍等献供,从“以诸最胜妙花鬘”至“普遍供养诸 如来”间献供。从“我昔所造诸恶业”至“回向众生及佛道” 间修习余支。10 


正行——依止后如何修心的次第 

甲二、正行:依止后如何修心的次第,分二: 乙一、依于暇身,劝取心要; 乙二、如何受取心要之理。 


依于暇身,劝取心要 

初者,分三: 丙一、认识暇满; 丙二、思惟义大; 丙三、思惟难得。 初者,邪见人、三恶趣、佛未出世、边地下贱、愚痴喑 哑、长寿天是八种无空闲处。远离此八种即是八有暇。 五自圆满者:总的说来,自己得到人身;特别是生于以 佛法界定的中土;五根具足;未造五无间业;信奉三藏。 五他圆满者:佛陀应化世间;佛宣说正法;教法未衰, 犹住世间;自己进入佛门;施主等施予衣食等所代表的各种 顺缘,如是共十圆满。11 如此十八种暇满法,现在自己得到的此人身上是否具足 呢?当作思惟。若是具足,乃至未于彼生起一种明快欢喜心 之间而应修习。 据说,现今一切自认为是暇满之人者,一旦细加观察时, 实际上不具足的情况很多。 丙二,思惟暇满义大: 如《弟子书》说: “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,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, 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,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。” 14 三恶趣者,主要领受着不善业的异熟果报,依彼之身, 造业的能力极其微弱;诸天则受用着善业的异熟,造业的力 量也很微弱。而人类造善恶业的力量都很强大,特别是我们 南瞻部洲人,是业地人,若立下志愿,不错取舍,就可成办 增上人天之身、声缘涅槃、引导众生趣至佛地的发心,甚至 殊胜无比的佛果。因此,我所获得的人身,远远超过如意宝! 如是思惟,乃至未涌现犹如穷人获得宝藏般的欢喜心之间而 修。 14“善逝道依”,前往佛地的大道——布施等一切佛子大行的所依——菩提心;“将成导众生”,独自 引导一切众生到达佛地的强大心力——菩提心,只有依于人身才能获得。这样的菩提心大道,不是非天、 龙、修罗、金翅、持明仙人、人非人、蟒蛇之身所能获得的。《略论释》中说:“欲成佛道度众生,具 大心力惟人能,天龙、修罗、金翅、蟒,神仙、余趣,皆不及。”此颂即明暇满之人身为极难得,可依 六度引度一切众生,而入于佛地,不赖他人,惟恃自力。12 丙三、思惟难得:从喻、因、体性方面难得之理分三: 初者,(丁一、从喻方面难得的道理) 如《入行论》说:“如海目盲龟,颈入轭木孔。” 其义是说,在汪洋无际的大海中,漂浮着一块独孔金枙 木,被风吹着四处漂荡。有一只盲龟,每约百年方得一次浮 出海面,而其颈正好侥幸进入轭木孔中,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之事。 有较彼更清楚之喻:抛一捧豆子到墙壁上,能沾上去的 几率非常少,我所得暇满人身就如沾在墙壁之豆。如是思惟, 定要令自心续体认到喻义,而结合修习。 丁二、从因方面难得的道理: 一般而言,仅仅得到善趣身,即应守护下至一条的戒律, 特别是要得到暇满的人身,如“施富戒安乐” 15所说,则应以 净戒为基础,施等为助伴,以无垢愿作结合。 如今,成办这些因者凤毛麟角,故于果上,具足暇满人 身者稀有难得,亦法尔如是。不仅如此,三恶趣者,由感不 善异熟,仅善心现行都难生起。诸天亦散乱于禅悦或五欲之 15《宝鬘论》中说:“施富戒安乐,忍悦进有威,禅静慧解脱,悲修一切利。”13 乐。即便人中,若是在正法未盛行之地,连善法音声都听不 到。若将法不流传的地方作为青稞堆,法盛行之地也就约如 一粒青稞而已。如今成千上万人集会之处,其中能受持戒律 的人非常少,而此中能具足前面的圆满三因者,更是廖若晨 星!暂且把攀缘外境的心收回来,自我反观一下,除了自己 有点粗略想修法的心之外,能让自己心安理得、值得称道的 善事,盘算起来,实在少得可怜! 在自己这次的余生里,若未占据一处“要塞”,自己附 带所积的恶不善业,也足以令自己再也得不到人身。空想得 到人身之心,犹如春种芥子,却想在秋天收割青稞般,太过 于痴心妄想!如是思惟,乃至决定产生觉受之间而修。 丁三、从体性方面难得的道理: 犹如身临其境一般,观想自己坐在夏季一片地毯大小的 地面上,其间虫蚁何其众多:呜呼!饿鬼比旁生众多,地狱 有情又比饿鬼众多。旁生复有根本住处及零散分布二类。其 中零星分散的旁生数量极少,然而在此地毯大小的方寸之地, 有着似乎难以数计的微小生命,却连十个人都坐不下。一座 城镇上,不管人如何多,不会超过十万多少,而这些微小生 命,却是数不胜数。此等道理,不必用比量推度,贤愚之人 悉能现前成立。14 待善趣身,人身稀少,而其中能值遇正法之人身更为稀 少。即便值遇正法,听不持文、思不达义、修不生起之补特 伽罗又何其众多!有着闻思修的智慧,却完全为了成办今生 生计者,比比皆是。依于如是等现象,我们应对此具备一切 修法顺缘的暇满身,犹如一贪得无厌者偶获稀世珍宝之心情 般,乃至未生起这般觉受之间而修习。

 

如何受取心要之理 

乙二、如何受取心要之理,分三: 丙一、于共下士道次修心; 丙二、于共中士道次修心; 丙三、于上士道次修心。 


于共下士道次修心 

初者,如《道炬论》说: 若以何方便,唯于生死乐, 但求自利益,知为下士夫。此科分二:15 丁一、生起希求后世之心; 丁二、依止后世安乐之方便。 初中有二: 戊一、思惟死殁无常; 戊二、思惟恶趣之苦。 


思惟死殁无常 

初者,有些愚昧人连死亡会不会来,都不知动动脑子想 想。大多数人虽然想到某个时候会死,但在未衰老之间,或 者此年此月此日,随着岁月流逝,总感到不会死,由此即便 患了不治之症,或活了一百岁,还是会现前生起希望再活些 时候的思想。因此,也就只为了今生的前程而营谋奔波。 若思想与此相反,感到就连明天不死的把握也没有,虽 准备了下个月的饮食,但那时也许自己已投生为身形与现在 不同、披毛戴角的异类。若时常生起此种思想时,这种感念 速死之心自然而然令我们不再勤苦于今世尘劳,而行持饶益 来世的方便。此乃法尔如是。 此中分三: 己一、思惟决定死;16 己二、思惟何时死不决定; 己三、思惟死时,除法之外,其他任何都没有利益。 初者,我们一定会死。如《无常集》中说: 若佛若独觉,若诸佛声闻, 尚须舍此身,何况诸庸夫!又说: 住于何处死不入,如是方所定非有, 空中非有海中无,亦非可住诸山间。往昔应迹的圆满正觉,虽已获得生死自在,然皆已示现 涅槃。同样,《佛教史》、历史故事等里记载着印藏班智达、 大成就者、王臣菩萨等无数胜劣中庸补特伽罗出世,这一切 历史人物,在我们不考虑的时候,感觉似乎现在还存活着, 而一旦仔细想想,除了先前有关他们的文字记载外,不复存 在于现在的任何时间地点,皆已永别人间、示现涅槃。就连 我们自己亲身接触的堪布、阿阇黎、父母兄弟亲朋等亲仇中 庸的无边众生,也多已辞世。既然从未听说某某古人没有死, 寿量无疆,哪里就容得下自己一人例外,而不会死去的道 理?17 虽说寿量近乎六十岁,然寿数一尽,毫无不走之自在: 二万一千出入息度过一昼夜,三十昼夜度过一月,十二月度 过一年,如是十二年名为“年轮”,经过这样五个年轮也就 到了生命的尽头。如《广大游戏经》中说: “三有无常如秋云,众生生死等观戏, 众生寿行如空电,犹崖瀑布速疾行。” 寿命刹那不停,也不会像饮食、财物般,被慢慢消耗了, 还可重新添加,而是一旦寿尽,再无新添,如《入行论》中 说: “昼夜不暂留,此生续衰减, 额外无复增,吾命岂不亡?” 以如是等因、喻善加思惟,乃至未生起决定死亡的定解 之间而修。 己二、这样修习后,若感到: 最终虽免不了死亡,但暂且在灭仇护亲的世事以及修法 的顺缘等上,先辛苦奋斗,最后再修法不迟。 过去有许多比自己年轻的人已死去,现在有许多比自己 年长的人仍然健在,因此,哪里有什么决定自己就不先他们18 而死呢? 如《无常集》中说: 明日及后世,孰先至难知。 勿营明日计,当勉后世义!我们无法断言:到底是先成办明天的日期,还是后世的 中有?有些人认为:毕竟有着很多养生的顺缘,如饮食汤药 医疗等。但如《宝鬘论》中说: “死缘极众多,活缘唯少许, 此等亦死缘,故当常修法。” 如饮食不适、药物过敏、房屋倒塌、船只倾覆、亲友欺 骗等天灾人祸,本是活缘,反而转成死缘的情况极多。 不仅如此,即便一种上方魔之损害就足以令自己现在死 去,哪有这种情况不来的把握?如是思惟,乃至对不知何时 死,未决定发生觉受之间而修。 己三、如《入行论》中说: “魔使来执时,亲朋有何益? 唯福能救护,然我未曾修。” 称为死无常的黄泉大路,就像悬崖滚石一般,一定会来,19 而一旦来临之际,灵丹妙药、咒术禅定、勇士利器都没办法 阻挡,富人之财也不能诱骗,巧言令色的语言也不能欺蒙。 纵有众多亲友泪眼围绕,力量、财富虽可堪与转轮王比 美,然而姑且不说有带走这些的任何权力,即便从母胎中俱 生的这个身体也须顿时舍弃,如酥中抽毛般,心识孤伶伶、 不由自主前往后世时,跟随并护佑自己的唯是往昔所积善等 正法,余皆非尔。如是思惟,乃至未产生觉受之间而修习。 


思惟恶趣之苦 

戊二、思惟恶趣之苦,分三: 己一、思惟地狱之苦; 己二、思惟旁生之苦; 己三、思惟饿鬼之苦。 初者分二: 庚一、热地狱; 庚二、寒地狱。 初者,因为此前已修习死无常之法,如是死之后,并非 如灯熄灭,或火烧草堆般,同类后相续就断了,而是一定要20 投生,别无选择。投生之处也超不出善趣、恶趣中的任何一 处。生于善趣的因是善法,而在自己的记忆里,乏善可陈, 过去没有积集下一件令自己感觉踏实心安的善业,在过去的 生世里,也不知道积集了没有?而不善业,却像王库一般, 比目皆是。 如果我们定要感受它的恶趣苦果,则不管在此身体上, 或者换个身体领受,并无任何差别。今天正享受着人天荣华 的心识,在明天之后,毫无决定就不会感受无间地狱的痛苦: 如龙树依怙云:“日日恒应念,极寒热地狱。”必须思惟地 狱之苦。 说由嗔恨力所积集的不善业,当成办地狱果报的中有时, 身体会有冷的感觉,因而希求温暖,中有即灭,生于炎热地 狱。全部炎热地狱的下面皆是炽热的铁地基,周边是炽热的 轮围铁山,上下空间充斥弥满着炽然火焰。 特别等活地狱者:我们努力观修自己已真正投生到刚才 所说的那种地方,身体颤抖,心惊胆战。若是这样,然后观 想生到那里的许多有情聚在一起,以各种各样的利器相互砍 杀。自身碎为百千块,以跌倒等各种方式昏倒,就像自己亲 身在领受一般,乃至未到此种境界之间而清楚观想。遂后, 当空中传出“尔等复活”的声音,立即又复活过来,像原来 一样刺杀等。我们持续不断地修习这般痛苦。21 黑绳地狱:诸狱卒在身上弹出八道线,用利器劈锯。 众合地狱:生起从先前痛苦中已逃脱出来的感觉,走着 走着,进入如山羊头、绵羊头、牛头、狮子头般的两山之间, 两山夹击,一切毛孔血流喷注。 号叫地狱:复逃脱后,进入铁房子里,门闭为墙,各方 烈火炽然,感到现在无路可逃而大声号叫。 大号叫地狱:进入另一座两层的铁房子里,较前痛苦双 倍增长。意乐差别者,感到“即便可能从内层铁屋逃脱,也 无法从外层逃脱”,而作凄声大号叫。 烧热地狱:此狱有情被炽燃的铁丳从肛门一直贯穿到头 顶,一切根门烈火弥满,或者整个身体在烊铜铁水中煎煮。 极热地狱:三尖的铁丳从此狱有情的头部、左右双肩穿 出;有的被炽燃铁片像氆氇般裹缠在身上;或在烊铜铁水中 煎煮,血肉糜烂溶化,唯余骨骼。 无间地狱:四面八方烈火弥漫,身体与火似乎没有任何 差别,仅仅能隐隐听到号哭之声。而这些痛苦,并非只是领 受短短的时间就可以。 八大地狱中寿量最短的便是“等活地狱”有情的寿量, 其寿量犹是人间的一万六千二百亿年。其他的依次双倍递增。 此情此景,思及怎不让人心碎!22 如《亲友书》说: “如其恶未尽,命舍定无由。” 以我们现在的行为,哪里有什么把握生的不会比那个时 间更长远呢?如是思惟。 随带思惟孤独、近边地狱者:如《俱舍论》云:“八增 皆十六,谓煻煨尸粪,锋刃烈河增,各住彼四方。”如是而 修。 庚二、说地狱中有有情的身体现起热的感觉,由此产生 喜欢凉爽的念头。以此为缘,中有破灭而投生到寒冷地狱。 周边被重重无尽的雪山围绕,下为雪原以及深邃的冰谷,空 中风雪弥漫交加,狂风肆虐,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无边的黑暗 中。投生彼处的情形等,与前相似。 其中,寒疱地狱者,风雪交加,寒风从四方吹打到身上, 导致身体蜷缩,遍生寒疱。疱裂地狱者,从寒疱中流出脓血。 额哳吒地狱者,痛苦加剧,发出剧烈的痛苦音调。 郝郝婆地狱者,痛苦更剧,说不出话来,只能从喉管里 发出声音。虎虎婆地狱者,痛苦较前更甚,连声音亦发不出, 只是牙齿打颤。裂如青莲地狱者,朔风袭身,身色变青,身 体开裂成六瓣。 裂如红莲地狱者,青色皮肤融化,其中粉红色的嫩肉开 裂成十瓣。裂如大红莲地狱者,身色如前,身体开裂为百瓣,23 或者更多。如《本生论》说: “断无见者于后世,当住寒风黑暗中, 由此能销诸骨节,谁欲自利而趣彼?” 彼等痛苦亦非仅短时间感受即可:据说八寒地狱里最短 的寿量,从能充满摩羯陀国八十斛的芝麻仓库中,每隔一百 年,取出一粒芝麻,库中芝麻被取尽时,所需时间就是寒疱 地狱有情的寿量。其余地狱寿量则二十倍递增,当如是思惟, 乃至未生起猛厉出离厌患心之间而修。 己二、思惟旁生之苦: 《瑜伽师地论》中说,旁生有多数集聚以及散居者两种。 多数旁生的集聚地属于须弥山的水界之下,大小不等、种类 繁多,如粮堆般挤在一起,大的活吞小的,小的穿刺大的身 体,周边是无尽的黑暗,连手的伸缩都看不见。 散居的兽类,则被猎人、猎犬、猛兽等追逐得没有任何 自由。豢养的家畜则受着劳役打杀之苦。另如龙类总是笼罩 在热沙、金翅鸟的恐惧阴影下。那些低微的生命,小小的违 缘就可导致它们的死亡„„而它们一切旁生本性皆不知取舍 之处。 其寿量者,长则经劫存活,短则朝生暮死,无有定数。24 己三、思惟饿鬼之苦: 饿鬼有三类,具外障者,当看到树上香甜果实、清澈江 河等,前往享用时,则看到或被手持利器的守卫守护着,或 者现为脓血等,从而痛苦不堪。 具内障者,在劫毗罗阎摩城中,没有水草树木等任何可 爱的景物,找不到饮食,即便找到一些,但由于口如针孔、 喉似马尾、腹比须弥,四肢就像茅草茎一般,饮食进不了口 中,稍微塞进嘴里,又卡在喉里,侥幸吞进肚子,也根本无 法添饱,由此受尽痛苦。 具饮食障者,或饮食喷火灼烧身体,或者只能吃屎喝尿, 或者割食自己的身肉„„饱受辛苦。 另外,饿鬼对于夏季的月光也感到炎热,冬季的日光也 感到寒冷,即便稍微注视一下江河,亦能令江河枯竭,呈现 出来的只是荒漠深谷,如是等饥渴之苦难以忍受。寿量者, 则说是人间一万五千年。于如是等,乃至未生起猛厉出离厌 患心之间而修。 概而言之,现在假设我们把手放入火坑中仅仅一碗茶的 功夫,或者赤身呆在寒冬的山岗上一昼夜时间,或者仅仅三 四天的时间不吃不喝,或者埋在土石堆下动弹不得„„若真25 的发生这种事,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可以忍受。这是不争的事 实。那么,我们又怎能忍受三恶趣的痛苦呢?如龙树怙主说: “瞻部洲人身,难得今得时,励断恶趣因。” 我们自己应时时自我鞭策:这次是人与畜生划分开来的 时候,实应发大精勤!”  丁二、依止后世安乐之方便,分二: 戊一、修习入圣教之门——皈依; 戊二、修习一切善乐的根本——业果。 初者,分二: 己一、正文;己二、学处。 


修习入圣教之门——皈依 

初者,如《入行论》说: 犹于乌云夜,刹那耀闪电; 如是因佛力,世萌修福意。 故善恒微弱,恶大极难堪。通过怖畏过患、深信功德、悲悯我等众生三方面思惟。26 往昔所积的罪障如大海般,而善业则如吉祥草尖所沾的水滴 一样,力量极其微弱,而且,此生又以修行者的名声、样子 欺世盗名。若以佛经来校对自己的内心与行为,不善品实在 太多。 又,若确知名为“恶趣苦”的仇敌在百年内定会到来, 除了寻找救护处外,别无他途。应皈依谁呢?如《皈依七十 颂》中说:“佛法及僧伽,是求脱者依。” 应皈依三宝。如何皈依之理者,如《喻赞》说:“相庄 严尊身,殊妙眼甘露,如无云秋空,以星聚庄严。” 应随念:“如来之身,色如纯金,三衣庄严,相好严饰, 观无不顺!”当从信心、热切之心、欢喜心三方面修习。 语功德者,佛喉中传出六十四支韵音语,即便三界一切 众生同时发问,佛以梵语一音作答,亦能随类显现为众生的 不同语言,顿时扫除一切的疑惑等。 意功德者: 1、智功德者,现见一切法,一切智智随应所化根机,善 巧方便随机摄受。 2、悲功德者,即便右边被某有情涂以檀香香水,而左边 被余有情劈砍以利斧,亦不会有亲疏远近之别,因此,对于 一切有情,犹如慈母疼爱独子般。 事业功德,若能利益他人,即便地狱火坑,亦能如欲界27 天宫欢喜园般,欢喜勇悍趣入,思惟此等利益众生之理。 如是功德,绝非从无因或不顺因中产生,而是经由闻思 以开示灭道二谛为主要所诠的教法宝,现证二谛,证得断证 功德的证法宝而来。乃至于此未获得定解,缘于法宝的真实 信心未生起之间而修。 僧宝者,弥勒、文殊、观音等为菩萨僧宝,大迦叶、二 16等为声闻僧宝。此诸僧宝虽没有证得一般无二的真正佛 德,但足可作为修习二谛、成办救护的助伴。 如是思惟,怀着十足之信心念诵: “皈依佛,两足尊!祈请作我导师,救度轮回、恶趣怖 畏! 皈依法,离欲尊!祈请作我正救护,救度轮回、恶趣怖 畏! 皈依僧,众中尊!祈请作我助伴,救度轮回、恶趣怖畏!” 如是反复念诵计数,随力念诵百来遍等。 己二、学处: 16 目犍连与舍利弗。28 皈依佛已,不可寻求永久皈依于世间的大力天神;皈依 法已,断除伤害有情;皈依僧已,对于不信三宝之人,不可 作为永久的朋友。此为三种应遮止的学处。 三种应修的学处:对于工艺、质量低劣的佛像,亦应胜 解为佛宝;对于四句偈以上的经文,亦应胜解为法宝;对于 下至仅现出家相的出家人,亦应胜解为僧宝,供养赞叹承事。 此乃今生后世一切利乐善聚的最胜出生处。 


修习一切善乐的根本——业果 

戊二、修习一切善乐的根本——业果: 由忆念暇满难得、死殁无常、恶趣之苦的三种内涵,虽 然我们会有种急切想要修法之心,但若未明白修法的关键, 反而对于衣食受用等假名修法的顺缘,不知厌足地追求。 为此,造下形形色色的恶业,唯以花色八法虚度时光。 或有的淡泊于衣食名声,稍微能压制三种身不善业,但又完 全受控于其他七种不善,唯以白色八法消耗余生。因此,难 得有不被三门罪堕沾染的清净行者。复依于此,身命死后, 黑白之业,如影随形,如《宝鬘论》中说: “不善感诸苦,恶趣亦如是;29 由善感乐趣,诸生中安乐。” 17 其中宣说,黑白业果不虚。 宣说此理者,即大觉世尊。 如《三摩地王经》云: “设月星处皆堕落,具山聚落地坏散, 虚空界可变余相,然尊不说非谛语。” “(佛陀)一切时处不会说虚诳语!”乃至未发生如是 对于因果的不变信心之间而思惟。 我们自身有时处于身心康泰、没有怨魔的伤害、左右逢 源等春风得意的时候,有时则处于相反的逆境,有时则苦乐 参半,平生绝不会超出这三种境遇。因此,自己处于什么样 的境地,我们观想清楚它,乃至苦乐感受未鲜明现起之前而 修,然后如经中说: “假使经百劫,诸业无失亡, 若得缘会时,有情自受果。” 现在为酷热所恼,一阵凉风袭身以上的快乐,或者被细 刺扎伤以上的痛苦,都唯是过去所造善恶业的果报。 17 甲操杰《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》中解释说:从不善业所感恶趣和恶趣诸苦,以及一切恶趣异熟果 亦如是;由善业所感的异熟果,总即一切皆是乐趣,别则得瞻部洲等的安乐,或累生中得安乐,故名诸 生中安乐。由此应当善于思惟业果,以遮止恶趣因,及勤修乐趣因为要。30 如《俱舍论》说:“所说十业道,摄恶妙行中,粗品为 其性。”是说,罪障摄为十不善。身业有杀生、偷盗、邪淫; 语业有妄语、离间、恶语、绮语;意有贪心、嗔心、邪见。 一、杀生:不管杀害任何一类有情,虽皆是杀生不善业, 然例如,“事”者比如天施;“意乐”差别者,怀着确是此 人的“想”法,由三毒“烦恼”中的任一种发起,怀着想要 杀害的“动机”;以“加行”刺以利器等;“究竟”对方若 死去,则成圆满的杀生不善业。 如果“想”发生错误,或者没有杀心,误于脚下踏死等 情况,虽不成为刚才所说具足“事”、“意乐”、“加行”、 “究竟”的不善业,但也属于杀生不善业的范围。 二、偷盗:“事”者,如他人持为己有的黄金;怀着确 是此物的“想”法,由任一种“烦恼”发起,“动机”希望 对方失去,以种种方便的“加行”取得,“究竟”生起得心。 三、邪淫:“事”者,为他人执为己有的妻子,怀着无 误的“想”法,由任一种“烦恼”发起,“动机”想要非梵 行,“加行”勤于彼事,“究竟”两根交合等。 四、妄语:“事”者,于所说对境;怀着转变的“想” 法,由任一种“烦恼”发起,“动机”是想说其理;示以身 语随一动作的“加行” ; “究竟”对方明了其义。31 五、离间:“事”者,如两位补特伽罗;怀着即是彼等 的“想”法,由任一种“烦恼”发起,“动机”是想让他们 乖离不和;“加行”宣说能令他们乖离的语言;“究竟”对 方明了其义。 六、恶语:“事”者,厌恶的众生;怀着即是彼人的“想” 法,由任一种“烦恼”发起,“动机”是想说粗恶语;“加 行”说刺激对方内心的难听之言;“究竟”对方明了其义。 七、绮语:“事”者,不属于前面的三种,其他无意义 的内容;怀着即是彼事的“想”法,由任一种“烦恼”发起, “动机”是想信口开河;“加行”者,如讲说王臣军阵偷盗 等喧扰之语,或贪心讲歌舞之词,或是沙门为求利养而向他 人说阿谀奉承之词;“究竟”言讫。 八、贪心:“事”者,谓他人的财产;怀着即是彼事的 想法,由任一种具有五相的烦恼发起,五相为: 1、对于自财物的耽著心; 2、贪婪囤积心; 3、对于他人财物的饕餮爱味心; 4、谋略心; 5、不觉羞耻、不知过患的覆蔽心。 “动机”,谓欲令归属自己;“加行”,为了自己拥有,32 勤用心思;“究竟”者,愿我一定拥有。 九、嗔心:“事”者,厌恶的众生;怀着即是彼人的“想” 法,由任一种具有五相的烦恼发起,五相为: 1、憎恶心,对于能损害之因,执相分别; 2、不堪耐心,对于损害,不能堪忍; 3、怨恨心,数数非理作意,不能忘怀; 4、谋略心,谓作是念:“若能打杀,何其快哉!” 5、覆蔽心,不觉羞耻、不知过患。 “动机”者,希望作或杀或缚等伤害事;“加行”,勤 用心思;“究竟”者,若真能作到,一定去作。 十、邪见:“事”者,如业果;怀着没有业果的“想” 法,由任一种“烦恼”发起;“动机”者,想要毁谤;“加 行”者,如所认为的那样,思惟没有业果;“究竟”者,决 定毁谤。 极重的上品罪,就会感生异熟果地狱,中品感生饿鬼, 下品感生畜生。 等流果者,杀生感短命,偷盗感资财匮乏,邪淫感妻不 贞良,妄语感多遭诽谤,离间感亲友乖离,恶语感多闻违意 声,绮语感言不威肃,贪心感事与愿违,嗔心感畏惧重重,33 邪见感昧于正见。 过去,由于没有正知的摄持,造集了许多罪业,虽然如 是,还不知道是在造业,这次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,它何时 乍一出现,当下即能依法对治。不仅以此为足,还要精进行 持十善。此亦必须认识彼,十不善反转来即是十善。 特别是,我们要想得到贤善的身体,以成办刚才所说的 十善以及一切种智,就一定要不被前面所说的彼等不善所沾 染,而且不可再造集新业。然而在现实中,此生既已积集了 那么多的罪业,更不堪回首的是,在诸多的生死长河中,不 仅为了一己的私利,还为了师友妻儿、兄弟女人、眷属村寺 等,造下了无量无边的罪业,当我们领受其异熟时,不会有 人与自己分担,只会独自一人承担。而且《对法论》中说定 业不可转。由此令我们茫然无望地感到:似乎任何努力,亦 不能解脱轮回! 幸哉!我等善巧方便、大悲本师宣说了无量了义、不了 义正法,下乘法中虽那样宣说,但在了义上说,即便罪孽深 重的无间罪,若加以忏护,亦能净化。 如《亲友书》说: “先时离谨慎,后若改勤修, 犹如云翳除,良宵睹明月,34 孙陀罗难陀18,央具理摩罗19 达含绮莫迦20,翻恶皆成善。” 其中说,如堂弟难陀无比贪恋自己的妻子;央具理摩罗 杀害了九百九十九人;阿阇世王杀害了父亲影坚王。但他们 能真诚忏护,由此净化了罪业,前两位还证得阿罗汉果。达 含绮莫迦杀害了母亲,但依忧悔心如理地取舍,虽投生地狱, 却如击彩球般,稍入即出,于世尊前证得预流果。“我虽不 能证得那般果位,但总可以关闭恶趣大门。”忆念忏罪之境 ——如前之皈依境、上师瑜伽资粮田。对于往昔所造罪恶, 发起如腹中毒般的强烈追悔心; “今后虽至命缘亦不造罪”的防护心为前导,后进行三 种戒律各自之还净法,持诵《忏堕》之时并作顶礼,即是切 实的修持正行。亦当以真如印证。 中间颂曰: 欲令暇满具义诸有智,善思无暇死殁、恶趣苦, 遮遣今世尘劳贪执心,其后于安乐果发希求。 18释迦佛的堂弟难陀。 19指鬘尊者。 20能乐。此为义净法师译本中的三个公案。在藏文中还提到阿阇世王的公案。35 


于共中士道次修心 

丙二、于共中士道次修心: 如《菩提道炬论》中说: “背弃三有乐,遮止诸恶业, 但求自寂灭,彼名为中士。” 分二: 丁一、思惟轮回苦; 丁二、解说修习解脱道的次第。 


思惟轮回苦 

初中分二: 戊一、思惟苦集; 戊二、思惟十二缘起。 初中分二: 己一、思惟苦谛——轮回过患; 己二、思惟集谛——轮回流转次第。36 初者,如经中说:“诸比丘!此是苦圣谛!此是集圣谛!” 最初宣说了果位苦谛,随后宣说了因位集谛。因果次序虽然 似乎颠倒,却是考虑到殊胜的目的,如《四百论》中说: “于此大苦海,毕竟无边际, 愚夫沉此中,云何不生畏?” 21 如《宝性论》中说: “如病应知断病因,当得乐住应依药, 苦因彼灭如是道,应知应断应证修。” 明确苦乐是何者的果报,进而取舍能生彼等的因,至关 重要。正式的内容,主要是结合善趣的痛苦而思惟,此中分 三: 庚一、修习人中苦; 庚二、修习其他二善趣苦; 庚三、附带修习六道共通之苦。 初者,虽说人有四生之别,但主要以胎生而言。 21甲操杰所造《中观四百论释——善解心要论》中说:为了断除生死的因,首先应当思惟生死的过患, 因为由无明、我慢和从爱所生的爱结三十六种毒蛇遍布,三十二种恶见罗刹,搅动生死使诸有漩复流转。 众生无始时来流转于此生死大苦海,毕竟无有边际,愚夫异生,汝从无始时来沉没此生死海中,由何因 缘不生畏惧呢?应当畏惧,因为现见沉没有边底的海中尚须畏惧,何况无边。譬如有一五通仙人,欲了 解世间边际,即运用神足通,足踏须弥顶运行,结果未至边际而死。37 胎儿处于臭秽不净的污垢之中,胃部之下,大肠之上, 面朝脊椎,渐渐地从羯罗蓝凝酪发育到钵罗奢怯支节。其间, 母亲吃些热的饮食,胎儿就如陷入火坑般。母亲吃些凉的东 西,胎儿就如处在冰窟窿一般。 母亲若作或跳或跑等的动作时,胎儿就会有如堕崖等的 感受。母亲一切不谨慎的动作,都会使胎儿感受到痛苦,就 这样经过二百六十六个昼夜,业风吹动,头转朝下,从极其 狭窄的胎门骨锁中出生时,在犹如剥落皮肉般的痛苦感受中 生下来。 生产下来后,虽然放在柔软的垫子上,也像被抛在荆棘 丛中般痛苦;撕去胎衣时,犹如剥皮般痛苦;剪断脐带时, 犹如断命般痛苦;被妈妈抱在怀里时,仿佛鸟雀被鹞叼走般 痛苦;被衣物缠裹着放在床上时,犹如被捆绑着丢入牢笼般 痛苦,当思惟如是等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之理。 老苦者,发白腰弯,额头布满皱纹,以此等身力衰竭的 老相为例,到现在虽没有变换其他的身体,实际上与变换了 没有什么两样。 如果修行者是位年轻人,观察那边一位老态龙钟之人, 当思:“我亦未超出这般老苦。” 病苦者,自己以前曾经重病缠身,或者类比其他病人, 有的是长期被病患折磨,有的是突然由于邪魔或利器导致的38 伤害。观察这样的病人,当思:我亦未超出这般病苦。 死苦者,病情还是越来越重,最终医生束手无策,放弃 治疗,求神问卦,也无济于事,亲友们围着悲泣不已,开始 准备超度事宜以及墓地的选建。 自己亦面无光彩,嘴干唇翻,鼻塌眼陷,呼吸短促,心 中忧悔过去所造的罪恶,又要永弃现世圆满的亲友眷属财宝, 冥阳永隔,连百般爱护的身躯,也要无奈地遗弃在床铺上, 怀着无比的依恋前赴后世。当思惟此诸情形。 另外,恐惧怨憎会的痛苦;担心爱别离的痛苦;商人血 本无归;农民的庄稼被冰雹所摧,颗粒无收;戚臣无力折服 敌人、扶持亲人;出家人,由于对治力低劣,戒律中途遭破; 智慧浅薄的人不能成办闻思的事业„„如是等求不得的痛 苦。 另外,权贵沦落为低贱,富豪转为乞丐,仆从云集变成 孤苦一人,以此等为例,纵观天下,莫不是瞬息万变、沧海 桑田地变迁。总之,饥渴寒热种种不欲,也让这个人身成为 痛苦的自性,于此乃至未至心生起觉受之间而修。 庚二、思惟其他二善趣苦:39 欲界天人虽没有如人间的生老等苦,但在临近死亡时, 身光忽然会衰减下来、无法安住在安乐的座位上、花环枯萎、 衣服沾上黑色的污垢、身体流出昔未曾有的汗水,此五为五 死相。以及身光减弱、沐浴水沾到身上、衣饰发出刺耳的声 音、睫毛跳动、迷恋于一境,此五为五近死相。天人见到此 十种死相而痛苦不堪。 尤其天人被称作三时者,将来何处投生的地方,他们 也能观察而了知,假如死后一定立即投生到地狱,当下就会 有着与投生地狱毫无差别的剧烈痛苦。而如人类,除了仅仅 担心投生恶趣外,不会那样清楚得坚固不变。因此,天人的 痛苦更为强烈。 另外,福德薄弱的天人见到大福德的天人时,就会胆战 心惊;大力的天人把弱小的天人驱逐到其他地方;与非天斗 争时,有着相互杀害以及砍截身肢等的种种痛苦。 色无色界的天人虽没有那些现行的痛苦,但如汪洋大海 中船筏上的鸽子,无论如何飞还是要回落到船上般,他们定 力一失,死后还是要现前领受欲界的痛苦。如是善加修习。 庚三、附带修习六道共通之苦: 只要还未从轮回中解脱出来,例如由福德力,即便受生40 为转轮王、梵天,但还会再沦落为他人的奴仆,此为当成之 苦;现世的生老病死苦为已成之苦; 如于热疮核上,撒上盐水,导致痛苦加剧,此为苦苦; 如走累了,坐下时会感到快乐,但时间一长,到了某个时候, 腰身、肢节又会难受,此为坏苦;如钻入一个冰窖里,只要 没离开那里,就没有暖和的机会,此为遍行苦。 概而言之,只要受取了这个有漏近取蕴以后,就只有领 受依于现在蕴体的痛苦,还会引生后世之苦,别无他途。 “近取”的意思,是欲望、贪着。比如,鸟和蛋,思惟 种种连环相生之理。 不仅如此,而且不可信赖者,不仅在生生相续中,父母、 亲仇等许多的位置在发生变化,而且在今生,现实证明,前 半生非常要好的人在后半生却成了仇人;去年还准备相互仇 杀的人,后年却成了最好的亲人等。对于亲仇,我们不能认 为亘古不变而深心信赖。如是思惟不定的痛苦。 不知饱足者,思惟:过去,我们曾经喝过圆满的上味天 界甘露、一般的人母乳汁、下至不净汁液以及烊铜铁水,其 体积远远超过无数大海水,但是仍然不知厌足,如麻风病人 烤火般,对于五欲的享受,不知满足。 身体无法计数者,暂且不说,其他由各种疾病导致丧身 失命的情况,单就被利器所砍而死去的头颅,若堆积起来,41 其高度都要超过梵天世界。如果还没有从轮回中解脱出来, 数数舍弃身体的情形依然是这样。如是思惟。 流转无数胎门者,如云:“虽将地丸如柏子22,数母边际 未能尽。”其中“边际”直接显示了,我们的母亲、外祖母、 曾外祖母„„为了计算她们的数量,把这个大地全部团成小 泥丸来计数,也不能算尽,同时暗示亦不能算尽自己母亲的 数量。 高低不定者,如云: “既成百施世应供,业增上故复堕地, 既满转轮圣王已,复于生死为奴婢。” 即便是帝释、转轮王,亦将会投生为下下人、恶趣等低 劣之处;自身光明显赫,照亮世间的日月天子亦会投生到极 度黑暗的地方。当思此等诸理。 己二、思惟集谛——轮回流转次第: 我们了知了刚才所说三有轮回痛苦的情形,如果不再希 望痛苦,就要断除其因。 断因复须认识其因。其中有惑、业两种。主要是惑。比 如,在干涸的田地里播下种子,如果不施加水肥等,就不会 22此处“柏子”,或译为“枣核”亦可。42 结果一样。 如《释量论》中说: “已越有爱者,非余所能引。 俱有已尽故。” 23 一位造下旁生业的人,在没有感果之前,如果证得寂灭, 那种业就被废置了,不会再感果。 我们要认识烦恼。在我们的内心上,烦恼以潜伏的方式 存在着,如油滴到纸上,很难分开。犹如一个病根未除的患 者,身体暂时似乎很健康快乐,但若吃了诱发病情的禁忌食 品,就会旧病复发,生起强烈的痛苦。 同样,当我们看到可爱的儿女、马畜、绸缎珍宝等物时, 由于彼等的诱发,潜伏的贪心就会现行起来,希望通过观看、 触摸等方式享有这些事物。这种热切、不能自已的烦恼就是 贪心。 当看见一个仇敌或讨厌的人时,就会生起强烈嗔恨心, 如风鼓动的炭火般,炽然爆发,怀着粗暴的损害心,想用尽 各种方法伤害对方。这种烦恼即是嗔心。 由于我执的原因,依于种族高贵、富有财宝、多闻功德、 身体技能等,感到“某某等这些人连我的一个毛孔也比不上” , 23 《释量论·成量品》,僧成大师释云:“已越有爱之阿罗汉,业力不能引余有,以俱有缘爱已尽故。”43 认为自己最胜的高傲心态,这种烦恼即是我慢。 如在没有天窗的房子里,虽然有形形色色的许多东西, 但由于黑暗的原故,还是辨不清黑白好坏等。同样,能障蔽 业果、四谛等如所有、尽所有一切真理,令不明了的烦恼即 是无明。 “三宝等经中所说的此等内容是否真实?”像这样能障 碍于境生起定解的烦恼即是疑心。 如五蕴,由于是无常的,在自时的第二刹那即坏灭,而 且不是一,而是众多聚合起来的。在这样五蕴的安立处上, 执着我、我所的我执染污慧即是坏聚见萨迦耶见。 在蕴体上,执着我恒常不变,或者执着此世后不再投生 的断见染污慧即是边执见。 缘坏见、边见、邪见中的任何一种,以及彼等依于何处 产生的蕴体,执为最胜的染污慧即是见取见。 在自己的心目中,断除破戒的戒律;受持如剃发等的禁 忌;彼等依于何处产生的蕴体,缘这些内容而希求解脱的染 污慧即是戒禁取。 诽谤没有业果、前后世,或者认为世界的成坏皆由梵天 等所造。这种染污慧即是邪见。 如是就一切烦恼的根本而言,把无明与坏聚见作为一个,44 并不相违,但要详细辨别时,就要分清。比如,对绳子的真 实情况,令不清楚的黑暗是无明。由此把绳子执为蛇的心即 如坏聚见。这二者作为一切烦恼的根本后,由于贪嗔的原故 而生起一切罪恶。 烦恼,现在我们虽然设法稍微能压伏一下,但若没能根 本拔除,就如现于镜中的影像般,随眠种子就会作为增长烦 恼的所依。 就像镜子与脸一相遇,立即就会现出影像一样,依于亲 仇等各种境界,烦恼自会现行起来,这是从所缘方面增长烦 恼。 远离善知识以及修法的道友,依于烦恼粗重恶友的言行 等猥杂使烦恼增长。 不善知识等散布说什么在不断烦恼的情况下可得到解 脱。这是由于言教的原故增长烦恼。 如一位非常娴熟于念诵等的人,即便心散乱了,嘴上还 照样能流利地诵出来。同样,从过去就熟习烦恼,这是由串 习的原故增长烦恼。 “这个人曾做过这样的利益或伤害”,像这样由贪嗔之 心作各种各样的增益;或如“这个人造了那么大的恶业,现 在依然逍遥自在,业果不是真的”,此等是由非理作意方面45 增长烦恼。识别引发烦恼的六种因之后,应发起犹如“伏击 敌人于险地”般骨石相碰的修习。 戊二、思惟十二缘起: 《稻秆经》云:“何者是因缘?言因缘者,此有故彼有, 此生故彼生。所谓:无明缘行;行缘识;识缘名色;名色缘 六入;六入缘触;触缘受;受缘爱;爱缘取;取缘有;有缘 生;生缘老死,愁、叹、苦、忧、恼而得生起;如是唯生纯 极大苦之聚。” 此中,无明灭故行灭;行灭故识灭;识灭故名色灭;名 色灭故六入灭;六入灭故触灭;触灭故受灭;受灭故爱灭; 爱灭故取灭;取灭故有灭;有灭故生灭;生灭故老、死、愁、 叹、苦、忧、恼得灭;如是唯灭纯极大苦之聚。如其所说,当依十二支缘起,善加修习流转善趣、恶趣 之理。 


解说修习解脱道的次第 

丁二、解说修习解脱道的次第: 戒学令我们散乱的心不再散乱,破坏烦恼现行;定学令 我们不等引的心得到等引,压伏烦恼现行。46 慧学令我们未解脱的心得到解脱,从根本上斩断烦恼种 子,让我们证得涅槃果。 如是,清净戒律是现前、久远一切安乐的根本,特别是 在此五浊炽盛的恶世,其功德更是广大。尤其噶当派的先觉 们,更是把清净戒律作为修行的重点。 如霞惹瓦说:总有祸福,皆依于法,其中若依毗奈耶说, 无须改易(开始即正确,后不必重新从头学起),内心清净, 堪忍观察(令他生信),心意安泰,边际善妙。诚哉斯言! 请让我们舍弃那些舍本逐末的愚行,把此道作为修行的心要 吧! 中间颂曰: 希求清静解脱诸士夫,生死流转痛苦当思惟, 为脱轮回应学三学宝,勤修大乘发心及正见。47 


于上士道次修心 

丙三、于上士道次修心之理: 如《道炬论》中说: “若以自身苦,比他一切苦, 欲求永尽者,彼是上士夫。” 如何发菩提心之理,此中分二: 丁一、如何发菩提心之理; 丁二、发心后学修大行之理。 初者,分二: 戊一、净修菩提心次第; 戊二、以发心仪轨受持之理。 


净修菩提心次第 

初者,令发起菩提心之缘者:或亲自看到诸佛菩萨功德; 或虽未亲见,而听闻到大乘菩萨藏;或没有详细深入地听闻, 但欲证佛果,彼法不容缺少等理由,由大致定解之门,当今 修习的核心有两种:48 一、从阿底峡尊者之宗七因果教授之门修心; 二、从佛子寂天菩萨之宗取舍之门修心。 初者,应从阿底峡尊者之宗七因果教授之门修心的理由: 佛位从菩提心生;菩提心从增上意乐生;增上意乐从悲 心生;悲心从慈心生;慈心从报恩生;报恩从念恩生;念恩 从了知一切有情为母而生,有着如是生起之次第扼要,故如 是思惟:轮回无际,我生亦无边际,于一切有情胎中,岂有未曾投生者? 了知一切有情为母之心,不待牵强造作,自然显现出如同今 生母亲的感觉。于彼生起觉受后,念恩者: 此世这位母亲,孕我十月怀胎期间,毫不顾忌她自身的 安乐与饥渴等,一切威仪,不管是对自己有害还是有益,都 是为了自己的孩子,从而才给予了自己这般暇满的身命。因 此,最初于己有着极大的恩德。 降生之后,把自己放于柔软的垫子上,悲心呵护,慈眼 注视,迎以笑颜,唤以昵名,哺以甘乳,含食喂养,口拭涕 秽,手擦屎尿,拥怀送暖,从水火险地的怖畏中救护出来, 较其子病,宁肯自病,较其子死,宁肯自死,莫不发自于内 心,心甘情愿地替代。因此,中间于己有着极大的恩德。 待自己渐渐长大,母亲又亲自教导,或让他人教导,饮 食等各方面的学问;不怕罪苦、恶名,受尽艰辛地寻求田产、49 家宅、财物,把视如心肝般重要的这些东西,毫不吝啬地全 部施予自己。因此,最后于己有着极大的恩德。如是思惟深 恩之理,乃至涕泪纵横、汗毛倒竖、心神恍惚之间而修。 报恩者:慈母有情的心续被烦恼魔所扰乱,不能自主, 慧眼为愚痴的翳障所蒙蔽,不辨取舍,复远离甚深正法之杖, 又被引导前往解脱城之善知识向导抛弃,流离于善趣、解脱 的休息安乐之处,蹒跚堕入轮回的险怖之地,漂泊流转于三 苦牢狱。此诸慈母,若不寄望于作为儿子的我,复寄望于谁? 若作为儿子的我不承担救度慈母的重担,复由谁承担? 那么,如何利乐呢?饥时供以甘脂,渴时奉以饮料,苦 于疾病时,侍以汤药,贫乏时,施以财宝等,虽可以祛除众 生暂时的困苦,但最重要的是:我当把一切有情安立于解脱 或一切智的果位上。如是思惟,一定要让内心发生变动。 要生起真正的希求利他之心,还需要修习慈心、悲心、 增上心三者。虽然济乐之心与拔苦之心二者没有决定的因果 关系,但就其一般的修习惯例上,是以慈心为先。如《宝鬘 论》中说: “每日三时施,三百罐饮食,然不及须臾,修慈福一分。” 我们当修习具有无边利益的慈心。如是思惟并多番念诵: “此诸安乐匮乏之慈母有情,若能值遇安乐,何其善哉!愿 能值遇!无论如何,我当令值遇!”50 悲心者,当如是作意思惟并多番念诵:“此诸痛苦煎熬 之慈母有情,若能远离痛苦,何其善哉!愿能远离!无论如 何,我当令远离!” 清净增上意乐者,当如是作意思惟:“此诸不具足安乐 之慈母有情,我当令具足安乐!此诸饱受众苦煎熬之慈母有 情,我当令远离痛苦!”内心发起清净增上意乐,于殊胜菩 提,发心愿证。 二、从佛子寂天菩萨之宗取舍之门修心: 如《入行论》中说: “若人欲速疾 救护自与他, 当修自他换——胜妙秘密诀。” “所有世间乐,悉从利他生。 一切世间苦,咸由自利成。 何需更繁叙?凡愚求自利, 牟尼唯利他;且观此二别! 若不以自乐,真实换他苦, 非仅不成佛,生死亦无乐。” 谓往昔由于执爱自我、专营自利,却唯转成痛苦之因,51 因从今以后,将轻弃他人之心转移到自己上修习,将执爱自 我之心,转移到其他众生之上而修,由串习力,确能交换位 置。 正式观修取舍法,如《宝鬘论》中说:“众罪咸归我, 我善施众生。” 从自己的鼻孔缓缓呼气的同时,观想自心拥有的一切有 漏善法与安乐乘着气息之马,由母亲的鼻孔进入,令一切母 亲有情生起殊胜安乐。如是思惟而修。 吸气的同时,观想母亲的一切罪障痛苦,在气息的引领 下,黑压压地堆积到自己的心间,令一切母亲有情远离一切 痛苦。如是思惟而修。 如是当以轮番取舍之方式数数修习,犹如成就佛道之命 柱或栋梁,务请作为修持之核心。 


以发心仪轨受持之理 

戊二、以发心仪轨受持之理者: 如前所说,善加净修两种希求之心,虽不观待仪轨,亦 能生起发心的体性,但若欲趣入清净道,圆满仪轨至极重要。 仪轨作法者,加行时,以皈依、积资、净修其心;正行 时,以仪轨受持愿菩提心;结行时,为令发心于今生余世不52 退失,而宣说诸种学处,应从广略道次第中了知。一切细节 作法,应依于所见的传统作法,不可流于臆造或简便。 彼复如《圣弥勒解脱经》所说,即便不能学修佛子大行, 仅是发心,亦能出生广大利益。 虽则如是,但《释量论》中说: “具悲摧苦故,勤修诸方便。 方便生彼因,不现彼难说。” 24 其义是说,由大悲心引生增上意乐,进而发起愿菩提心 的目的,不是为了仅仅发起“愿有情离苦”的贤善心,而是 应趣入方便。自己欲证得佛果的方便,即是最初应把菩萨诸 学处作为修行核心。 对于愿菩提心善加净修,当内心生起觉受,然后听闻菩 萨戒的学处,善加了知学修六度等的功德胜利、不学的过患、 根本堕罪及恶作等,对于取舍之处,生起非造作的强烈好乐 心。 二大车之道轨合于一处的菩萨戒仪轨传授法、根本堕罪 及恶作的守护之理,以及还净法的行持,宗喀巴大师在《戒 品释》中进行了详细阐述。广略道次第中,都加以提及25。《纯 24僧成大师释曰:具足悲心之加行道菩萨,应精勤修习息灭众苦之诸方便行,以是欲摧灭他苦之异生故。 此因决定,以方便所生之苦、灭二谛及彼因之集、道二谛,是不现见事故。若自对彼不现见者,则难为 他宣说故。 25 如《广论》中说:“初当如何正受道理,受已无间于根本罪及恶作罪防护道理,设有毁犯还出道理, 《戒品释》中已广抉择。”53 金》中亦有此说。 在当今作法中,舍置了受菩萨戒的内容而直接作六度等 的觉受引导。 


发心后学修诸行之理 

丁二、发心后学修诸行之理: 分有二种: 戊一、为成熟自己的心续,学修六度; 戊二、为成熟他人的心续,学修四摄。 戊一、为成熟自己的心续,学修六度; 初者,分六: 己一、布施度; 己二、净戒度; 己三、安忍度; 己四、精进度; 己五、静虑度; 己六、智慧度。54 初者(布施度),对于自己的一切身财善根,远离悭贪, 至心施舍,乃至于施舍所得的果报,悉皆施舍于他。如此舍 心,串习达到最圆满的境界,即是布施波罗蜜多。 如《入行论》中说: “心乐与众生,身财及果德, 依此施度圆;故施唯依心。” 当修持如是布施波罗蜜多时,善知识霞惹瓦说:“我不 为汝说布施的功德,我只宣说摄持的过患。” 出家众不应当妨碍着闻思修,却疲于奔命地费力寻求些 许财物以作布施,故必须以法施为主。 若不待辛劳,任运获得的财物,则应没有贪着地布施出 去,但主要还是由在家菩萨来做财施。从所依身方面施舍的 情况,善加分清其间的一般性、特殊性后,或念:“如是贤 善法义,救护这么多有情的生命,这般特殊的事物,除了我 之外,他人谁亦不能行施”之高举意乐; 期望传扬“做了这般三种布施”美名的意乐;怯弱意乐 者,谓自己恐怖退弱,深感“不能行那样的布施”;施已后 悔的意乐;偏执的意乐者,谓对于亲友,三种布施,随一皆 可,而对于怨敌等,则一毛不拔; 希望回报、异熟果之意乐,谓如施予对方银子,却希望55 得到金子的回报;另复布施、讲法、救命等异熟之果,感得 财富广大、自己聪慧贤达、长寿等。必须断除如此一切下劣 意乐。如《摄波罗蜜多论》中说: “乞者现前诸佛子,为增菩提资粮故, 当于自物住他想,于他应起知识想。” 必须随力直接实践三种布施:依往昔无数次的供施,虽 曾无数次受生梵天、转轮王等身,但彼等一切未由菩提心摄 持之故,而唯成为轮回之因。 因此,从今以后,哪怕只对一位有情,下至施舍一口饭 食,亦当从菩提心摄持之门作是思惟:“此诸当舍之物,终 将弃我而去,我亦终会舍弃此等,任何皆无心要。”如是思 惟,随力亲身实践三种布施,对于尚不能亲身实践者,则当 精勤于内心串习。 己二、净戒度: 如《入行论》中说:“获得断心时,说为戒度圆。” 从损害他及其根本中,令意厌舍的断心即戒律,串习此 心,辗转增上,达至究竟圆满,即是净戒波罗蜜多。 其中律仪戒者,如前已说。 摄善法戒者,具菩萨戒而行的身语诸种善法。56 饶益有情戒者,是指菩萨作利益有情的事情。 概而言之,自己所承许之三种戒律,励力不令罪堕沾染, 并且以还净等方便令其净化。 己三、安忍度; 如《入行论》中说: “顽者如虚空,岂能尽制彼? 若息此嗔心,则同灭众敌。 何需足量革,尽覆此大地? 片革垫靴底,即同覆大地。” 若自身遮除对于众生的嗔恚心等,经由串习,辗转增长, 达到圆满,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如寂天菩萨说: “一嗔能摧毁 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 一切诸福善。” 特别情况,如《入中论》中说: “若有嗔恚诸佛子,百劫所修施戒福, 一刹那顷能顿坏,故无他罪胜不忍。” 26 26《入中论善显密意疏》释云:“若菩萨大士,于已发菩提心之佛子,或不知彼是菩萨。或虽知之,然 由上品烦恼串习,增益其过失随实不实,发嗔恚心,一刹那顷。尚能摧坏百劫所修福德资粮。如前所说57 说嗔恚之罪极重。如寂天菩萨说: “精勤灭嗔者,享乐今后世。” 若断除嗔恚,不仅在今生身心安泰,没有损恼,而且是 一切生中安乐之因。故当殷重修习安忍! 另外,若众生本身自性是害人的性质,则如火的自性是 烧热性,不应于彼生嗔;如果只是暂时发生,则如云遮蔽太 阳般,不应嗔恨虚空。 同样,直接作伤害的,则是如棍棒等的器械;间接则是 由嗔心的唆使下,哪里是这位补特伽罗加害的呢?若是嗔恨 作伤害的根本因,如《入行论》中说: “我昔于有情,曾作如是害; 既曾伤有情,理应受此损。” 当殷重修习安忍,作是思惟:“若生嗔,理应嗔恨自己!” 如是,对于正座时所说的内容,产生觉受已,于座间时, 我们应甘愿领受,依于粪扫衣等增长梵行处所生众苦;甘愿 领受依于毁誉等世法处所生众苦;甘愿领受依于胁不着床席 等威仪处所生众苦; 甘愿领受依于供养三宝等摄持法处所生众苦;甘愿领受 依于乞食活等苦行所生众苦;甘愿领受依于精进善品所致的 由修施戒波罗蜜多,所生善根。况非菩萨而嗔菩萨。如大海水不可以称,嗔恚菩萨之异熟量,亦不可知。 故能引不可爱果及能坏善根之罪恶,更无大于嗔恚不忍之心者也。”58 勤劬之苦; 甘愿领受依于救护他命等利有情处所生众苦;切实地甘 愿领受依于远离经商等现所作处所生众苦。对于还不能切实 甘愿领受的诸苦,当励力于内心串习。 己四、精进度: 如《入行论》中说:“进即勇于善。” 世出世间一切利乐的源泉即是精进。修持精进时,最初 是擐甲精进: 若以一千大劫作为一昼夜,如是三十昼夜为一月,十二 月为一年,如是集为百千俱胝倍数的三无数劫,于如是长劫 中,如果为了祛除一位有情的痛苦,必须唯住于地狱乃能成 佛,我亦勇悍无畏,不舍精进,若时间较其短暂,更待何言? 如是思惟,名为擐甲精进。总之,当精进现前成办一切善品! 己五、静虑度: 《庄严经论》说: “具慧修行处,易得贤善处, 善地及善友,瑜伽安乐具。” 27 27《广论》释云:(一)易于获得,谓无大劬劳得衣食等。(二)处所贤善,谓无猛兽等凶恶众生,及59 具足如是住心,自于安乐垫上身现毗卢七法而行,内外 缓慢呼吸,以此为所缘,随后,通过内住心、续住心、安住 心、近住心、调伏、寂静、最寂静、专注一趣、等持等九住 心;或者,由四作意,生起心轻安,依此生起身轻安,得到 随顺彼之不动妙轻安。与此同时,即是成就奢摩他。进而通 过学道,获得奢摩他之果——真正的神通、神变力等。 己六、智慧度: 如至尊上师说: “不具通达实际慧,虽修出离菩提心,  不能断除有根故,应勤通达缘起法。” 印度圣境,虽然有诸宗义师的众多承许之理,但是对于 佛所授记能诠释了义之怙主龙树意趣,在此雪域藏地,能无 误通达者则是法王宗喀巴大师。 随行彼等之修持有两种方式: 庚一、根本如虚空修法; 庚二、后得如幻化修法。 初者分二: 一、抉择补特伽罗无我; 二、抉择法无我。 无怨等之所居住。(三)地土贤善,谓非引生疾病之地。(四)伴友贤善,谓具良友戒见相同。(五) 具善妙相,谓日无多人夜静声寂。60 


初者又分二: 一、认识所破; 二、显示破彼之方法。 初者,从自头顶至脚底之间的五蕴,无观待、独立、摇 曳状物,于此,显现且耽著为“我”之俱生心及其耽著境二 者,皆须立为正理之所破。 二、比如,显现并耽著一堆石垛为人,当发生这两种情 况,如果前去观看,就会遮遣显现并耽著为人的两种情况, “原来此是布片!此是土块!此是石头!”如是,当直视执 “我”之俱生心,观察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,骨等地界非我; 血液、黄水等水界亦非我; 身体暖分等火界亦非我;呼吸等风界,依然非我;脉之 洞孔等空界,仍然非我;识界复非我: 如《宝鬘论》中说: “士夫非地水,非火风非空,非识。” 若问:那么!是彼聚合体吗? 答:亦非彼者,以论说“非一切”。 问:那么,除彼之外是否有士夫呢? 答:亦无彼者,以论曰:“异此无士夫。” 问:那么,士夫是怎样的? 士夫乃是于界汇聚或集合之上,由名言施设而有,除此 之外,真实成立之士夫无有谛实,守护朗然决定无实之定解 续流,即是补特伽罗无我的修习之理。61 庚二、修习法无我之理: 如是,拔除执“我”之心的耽著境后,观察有境俱生心 自身之体性时,如说:“若说为有远离显形色,黑白无染亦 无有变异;是故自心远离显形色,不稍沾染善恶黑白法。” “自证慧光明,有而超边际,远离断常边,显明无指认, 慧故离生灭;” 具德霞瓦热也说:“一切现为心法者,遍寻不得寻者无, 无者三世无生灭,自性大乐真实性。”以彼理类推其他诸法。 “一法之见者,即见一切者,以一法空性,即一切空性。” 如是配合余法。 守护决定诸法无自性的定解续流,即是修习根本如虚空 之理。

第二,修习后得如幻化之理。 如《三摩地王经》中说: “犹如阳焰寻香城,及如幻事并如梦, 串习行相自性空,当知一切法如是。” 我师说:“如同了知幻师所变之狮并非真有,当现前见 到彼狮杀死幻化之象等情景,而生起定解;同样,补特伽罗 无有自性、如幻显现,彼亦积集黑白业、感受异熟,于此理 至心引生决定,乃是本法之特法。”当观诸法,显现而无自62 性,如幻、如梦! 戊二、菩萨学习六度成熟自相续之后,依于四摄成熟他 人心续之理: 如《庄严经论》中说: “施同示劝学,自亦随顺转, 是为爱乐语,利行及同事。” 谓依于四摄成熟他人心续。随应各各化机的界性,以财、 无畏、法的布施摄受诸眷属。 对已摄受的弟子,面容慈祥和蔼地问候等,随顺世间情 理以柔软语慰藉;宣说彼所信解的正法利益,特别是对于那 些根性钝劣者、罪孽深重者、唯追求今生者、放逸的出家众 等,也为了把他们引入正道,闲聊一些正法的话题。此为爱 语。如说“要想健康长寿就应造这样的善业”,以此为例, 从微细善法方面渐渐地令其熟练,最后引向涅槃的方向。此 为利行。 如果令他人趣入善行,自己却不亲做那样的事,会有如 此闲话:“要调伏我们的心续,最先应调伏你自己。”因此, 别人如何去做,自己要超过对方,起码亦应相差无几地实践。 此为同事。63 


结行次第

甲三、结行次第: 最重要者,是在骨石相碰地修习后,若念:“概其要点, 经常如何做呢?”在皈依发心时,思惟中下士的痛苦;其后, 结合上师瑜伽,殷重修习忏罪积资;然后,在正行时,修习 取舍交替的菩提心,以及止观双运所缘法。回向发愿的印证 亦属其中。64 


颂曰: 

所有能仁善说心髓义,由二大车完美善开显, 

具德阿底峡尊善汇编,修持次第此甚深教授。 

具有加持教授修传承,窍诀库藏圆满作住持, 

富有出离觉心及正见,二次究竟恩胜诸善逝, 

大成就者语自在观修,如其所修于善缘化机, 

赐予觉受引导时弟子, 最末“更登嘉样(僧妙音)”三行者, 

稍有所得复为数弟子,假名引导上师诸语传, 

重述之时说需此笔记,为满所望清净诚意书!

愿由此善一切生世中,为利母故于菩提道次,

闻思修之实践达究竟,成为住持佛教法幢因。


菩提道次第直授,是与众不同之甚深教授。依照至尊上师成就自在阿旺洛桑丹巴达杰旺波之口传,在为一些弟子讲解引导时,有说“需要笔记”,因而编写而成。菩提心与止观方面的法义,需要从上师面前了知者,则隐于他处。三行者更登嘉样撰写。


明祥依照《文殊口授》整理编译而成,复由缘宗校润于五台山玉华 寺文殊院。丙申年夏。

阅读 67
热门图片